- 白云寺
- 在河南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白云寺村。
始建于唐贞观年间,原名白衣庵,后改庵为寺,因夏秋云烟缭绕。
白云掩寺而得名。
金、元时曾毁于兵火,明代重修。
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1年)扩建,有佛殿、廊房、楼阁、僧舍等八百余间。
康熙帝曾在此居住数日,手书“。
。
堂常赏”四字,刻石于山门之阴。
现存古建筑有韦驮殿、罗汉殿、大雄宝殿、养心殿、禅堂。
黄绿琉璃筒瓦、灰筒瓦、板瓦互迭覆盖殿顶,绿琉璃龙筒子脊和莲花脊饰光彩夺目,相映生辉。
禅堂前有门楼一座,下有汉白五狮子门枕一对,朱门金瓦,结构严谨。
大雄殿后有清代经幢一座,又名多宝塔,六角九级青石浮雕实心塔,高4米,中层阴刻《提萨婆呵》经文,其他各层雕有各种图案。
寺东北隅有康熙六十一年修建的佛公灵塔一座,六角四级须弥座,造型美观大方,雕有龙凤、花鸟、虫草,形如宝瓶,刻工精细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